查看原文
其他

流水今日,明月前身——李双阳老师谈兰亭奖作品

逸庐书院 2019-09-01


11月的季节,六朝古都是最惬意的时段之一,秦淮河的水位因季节变换早回落到地平线的位置,但魏晋高度却留在了河畔的逸庐书院。


11月5日,是书院面授的日子。一群有着高雅志趣喜好的人聚集到此,本省的、外省的;自驾来的、飞机来的;年长的、年青的;足以见得大家的热切期待。因为这一天会见到久仰的冯老师,史老师,殷老师,李老师。倾听他们的精彩课程。


李双阳老师畅谈国展经验


殷海书老师为大家点评作业


史明洁老师为大家点评作业


大家全神贯注的样子


当天的预定,原定李双阳老师讲解国展经验与叙述。然而,三天前的一则新闻,给这次面授课带来了一个契机。那就是李老师荣获第六届兰亭奖银奖,大家都希望学习一下李老师获奖作品是如何创作的。经过冯错老师的帮助,李老师答应了这一要求。大家的心情一下子真的涨到了魏晋的高度了。因为这是老师全国首次披露创作体会。


学员的学习成果展示


讲述国展经验,体现了李老师对于书法的态度,对于书法群体的分析,对于一同追求书法艺术成长的后学是为箴言和启发。


讲至精彩处大家的鼓掌


对于书法:李老师从大处讲,及为写字更要读书。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心胸开拓,眼界提升。点线表达过关,用墨层次段落联系关照,下笔自然脱俗。从过程分析:解决笔法问题,笔法过关,把握传统书法作品的审美意象,精准到位。同时读书养气,提升学养;创作时忘记技法的束缚,将胸中之气化为纸上神韵,文字为载体,布局章法为形式,表达意象之美。这样产生的作品,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作品。


李双阳老师六届兰亭奖获奖作品之一《杨宾大瓢偶笔数则》


对于书法学习,李老师简单讲述了书法成长之路,得益于文化底蕴深厚的苏州、南京等老先生的专业点拨,国学指导。在书法艺术成长道路上这种口传身教的印迹,深入灵魂,融入血液。以至于现在自己教学过程中,也如同当年老先生的谆谆教导,真诚传授。以期衣钵相传,传承经典文化,点染艺术人生!

 

李老师娓娓道来,言语间透露着思辨的智慧。讲完国展经验转眼将近中午时分。先生热忱不减,直接分享兰亭奖作品的创作体验。其实,先生很早就获得过兰亭奖了。这个书法界的奥运会奖项,是很多书家所向往的荣誉。当下,可谓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。先生再度参加兰亭奖,定有其中的道理。


李双阳老师六届兰亭奖获奖作品之二《钱起诗》


从创作上讲,先生20多岁初露头角,可以看出对传统书法的继承。人到中年,读书处世,经年累月,人和自然契合的程度可通过作品诠释出来,写字及写人,通过意象之美,体现出人生的感悟痕迹,高雅的格调。如此累积不辍。到老再一变,化茧为蝶。如书谱文句:淳醨一迁,质文三变,驰鹜沿革,物理常然……贵能古不乖时,今不同弊,所谓“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”。先生不惑之年发力,成就了这段机缘,使我们有幸能在逸庐书院聆听先生的作品解读。

 

本次兰亭奖,先生共有三件作品获奖。选取了其中一幅作品给我们做讲解。作品为八指头陀的立秋诗一首: 如何当此夕,寂莫发哀鸣。忽堕孤灯泪,还伤违客情。悲风惊叶落,馀响入秋声。念尔愁难寐,荒村欲五更。


李双阳老师六届兰亭奖获奖作品之三《八指头陀诗》


作品为五尺规格,草书作品。起首 如何 二字 异于传统惯例,一改厚重,用笔轻盈灵活,凝练简淡,流畅自在。先生认为书法是一种空境的理解。一种从容,一种淡定,一种闲淡的状态。同时,体现了先生对于传统的批判式的吸收,有理由打破传统和常规,这种逆向思维是一种思辨过程,也是进取的方法之一。


先生说:起首 如何 二字轻盈处置,后续通过 悲风 二字呼应,体现出变化,悲风 也成为这幅作品的引领,同时,因行笔过程是连续的,其中的用墨变化也贯穿其中,写到 客情 二字,作品由轻松灵动的笔调连续表达,如矿出金,如铅出银.超心炼冶,绝爱緇磷……載瞻星辰,載歌幽人.流水今日,明月前身。悲风 二字用墨厚重却不失流动畅达,通篇衔接自然,悲风惊叶落 开始,速度逐渐加快,到 入秋声,用笔连贯而下,将枯还润。节奏明快。


先生说:声 字末笔与同侧的 村 字末笔都为竖画。通过用笔的变化,体现出生动灵活的姿态,声 字末笔粗重厚实,与悲风呼应成趣。村 字末笔竖画圆劲迅疾,与通篇和谐统一。


李双阳老师现场挥毫


整幅作品通过行笔的缓急,墨色的变化等,多层次的精彩呈现。老师说过: 我们在写一副草书时,如果你让我看到的是一堵墙,那不是你完美的表现;如果你让我看到一堵墙,还打开了一扇窗,你表现的还可以;如果在一堵墙中,打开了一扇窗,还打开了一扇门,这就表现得更为完美。一幅作品不但是一扇窗,还有一扇可以通向远方的大门。我们的内心是通透的,我们的作品也是通透的,我们的世界才是明亮的。


大家静静的聆听,时间定格在作品上,我们的审美也跟着李老师的完美诠释定格在作品上。直到诗人冯错出面干预,我们才收住提问。午后,还有预定的课程以及诗会。


老师说:自己的书法还在路上,还要一路的走下去。我们也一起跟着老师的步伐前行,写时代的我,品味卷中那股静谧流淌的气韵。 


以上


逸庐书院   田光辉

于镇江京口运河之畔

2017年11月9日



· END ·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